为什么 LINK 和 AMPL 是空气币

先来说说 LINK

截止现在,18年到20年,最高价20多,最多涨了100倍。Defi 和 oracle 八竿子碰巧能打到一点点,最近和大热的 Defi 走的很近,市值也一度到了第五名。
买的早那是真香,但是有两个硬伤:

第一个硬伤:实现逻辑方面

LINK 的核心逻辑:单节点 oracle 容易欺骗用户或失败率高,通过增加冗余节点来保证正确性,同时给予冗余节点代币激励。
所以 LINK 的架构如下:

1
2
3
用户 --> 节点 A --> 外部 API
     |   ...   |
     -> 节点 N -

但是这样做会带来三个问题:

  1. 多节点请求外部 API 的返回值一致性问题:

    • 传统 http 接口的请求返回值会根据请求的时间/地理位置信息变动而变动
    • LINK 为保证结果一致固化了时间戳参数,所有节点的和地理位置相关的参数需要隐藏
    • That is, 外部 API 需要给 LINK 提供专门的接口。存量的海量 http 接口,LINK 虽然可以调用,但是不可用性会很高
  2. 外部 API 负载问题:

    • N 个节点带来外部 API 的 QPS 翻 N 倍
    • 但是如果想要通过降低 N 的数量来降低负载,返回值的正确性会降低,毕竟 LINK 就是为增加冗余而生的
    • N 的数量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决定,只能靠开发团队拍脑袋决定,然而开发团队无法给自己开启上帝模式
    • 外部 API 没有激励的情况下,凭啥自己要承载额外的流量开销?除非外部 API 和节点是一伙的
  3. 既然用户相信单点外部 API,直接调用外部 API 不香吗?为什么要过一遍节点?特别是由 2 可知,节点跟外部 API 本身就有利益输送。

第二个硬伤:发行量方面:

  • Chainlink的代币LINK销售上限为3200万美元,总供应量为10亿; 发行价:0.11USDT
  • 所有LINK代币中有35%会通过节点运营商来激励生态系统; 并在公开代币销售中额外销售35%;
  • LINK代币总数中的最后30%将留在公司继续开发和员工支付;

官方的话说的很好,看起来像是社区先拿到,再是预售,再是公司下车。但是如果按拿到币的先后理一下,真实的顺序是这样的:

  • LINK代币总数中的30%将留在公司继续开发和员工支付; 成本0.000USD
  • 并在公开代币销售中额外销售35%;销售上限为3200万美元,总供应量为10亿;半定向发行,公墓成本 0.11USDT,私募没说但是肯定有;
  • 最后LINK代币中有35%会通过节点运营商来激励生态系统;成本:节点搭建的费用;
  • 最后的最后,上交易所,成本:韭菜买入价

预挖、定向预售,高达总量的 65%。税已经高的比加州都高了,比鸡国略低。
而一切的含税方案都是临时方案。

再来说说 AMPL

价涨量涨,价跌量跌的逻辑决定了这个币不是死亡螺旋就是起飞螺旋。稳定是不可能稳定的,老虎机是真的老虎机。
价格上涨时,算法的通胀可以让持有者砸盘。但是价格下跌时,价格的回升则需要外部做市商的努力,算法是不知道如何买入的。
关于市值高了就稳定了的都市传说:下降时的稳定性取决于外部做市商能付出多少。市值越高则外部做市商付出越多。而做市商即使爱 ampl 超过爱自己的妈妈,也不可能有无限保证金。

结论:老虎机可以玩,长线归0。

Comments